一、广式家具的形成
明末清初时期,由于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传播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当时对外贸易和文化艺术交流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广州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自明季葡萄牙人来华以后,其聚居地澳门,高栋飞甍,栉比相望。至清初,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广州的商馆、十三洋行等先后建立,这些商业机构的建筑大都摹仿西洋形式,一时官府、民居也多相率效仿,于是形成一股空前的“西洋热”。其它如象牙雕刻、瓷器烧造以及景泰蓝等各种工艺也都随之有了相应的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必然影响广州传统的家具制作业。家具和建筑紧密相关,西式宫殿堂馆的兴建,必然要求配置成套的与西方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的室内装修和家具。加以广东又是贵重木料的主要产地,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料多经由广州进口,制作家具的原料也较充裕。这些都是乾隆时期广式家具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图1:紫檀雕花长桌
二、广式家具的风格和特点
(一)用料粗大充裕
以清宫所藏广作紫檀雕花长桌为例(见图1),此桌长 165.5、宽 38.7、高 89.2 厘米。桌面边框宽 10 厘米,厚 3 厘米。下为托腮,厚 1.3 厘米,它与桌面系一木做成。实际上用于做桌面四框的木料厚度为4.3厘米。桌面板心用一块宽18.7厘米的整板镶成,下面辅以穿带四条。面下是束腰,高 4 厘米,厚 1.1 厘米,中间镂雕出串枝西洋卷草花纹。束腰下托腮与上托腮对称。再下是牙板,厚 2.2 厘米,宽 9 厘米,浮雕西洋卷草花纹。牙板下沿随花纹形态作成曲边。四角立四腿,由于上下托腮的作用,桌沿喷出较多,因而四腿的拱肩也较大。四条腿通体饰西洋花纹。四腿与牙板结合的拐角处,作出与牙板曲线相呼应的翅式牙。翅式牙也是与腿一木做成的。腿方 5.5 厘米,下端为软弯内翻马蹄形,8 厘米见方。且不说桌面四框以及束腰、牙板用料宽厚,单就腿足来说,它是用一块 8 厘米见方的粗料加工而成。除上端靠里侧部分留作榫头,下端里侧削出马蹄以及中间预留腿柱、翅式牙外,腿柱里侧两面和拱肩以上部分的木料全部削掉,可见用料之费。此桌由于用料粗大,马蹄向内兜转较大,所以看上去似显笨拙,不如明式家具俊美。广式家具的特点之一,是不管腿足的弯曲度有多大,一般不使用拼接作法,而喜用一木挖成。
再以清宫所藏紫檀雕花嵌珐琅扶手椅(见图 2)为例,椅横 64.3 厘米、纵 51.4 厘米、通高114.8厘米,面高53厘米。椅背搭脑用一块长51、宽18、厚6厘米的板材刮削成3.5厘米厚的弧形板,然后在板上镂雕出大曲率的勾卷云纹。微向外弯曲的扶手,亦采用厚板镂雕的同样做法。这种做法必须要有一定厚度的材料才行。椅背的背板用一块厚 5 厘米、长 46 厘米、宽 25 厘米的木板削刮成 2 厘米厚的“S”形曲线板。在板的前后两面雕勾卷云纹。正面上部嵌一黄杨木雕磬纹及流苏图案,正中起槽,镶嵌铜胎掐丝西洋花纹珐琅片。背面正中浮雕西式珠花一枚。此椅椅面厚 3.2 厘米,采用低束腰形式,束腰高 2 厘米。牙板上安托腮,足间安管脚枨,四条横枨的高度相同,宽度也与腿的宽度相同,为 3.5 厘米,厚 2.5 厘米。四面腿内镶壼门牙条,管脚枨下面也饰有牙条。此外,在椅背搭脑镂空透孔中和扶手内框亦均满嵌西洋纹花牙和牙条。此椅构件装饰繁琐。从器身各部比例看,坐面横度大于高度,坐面纵向尺寸几乎与高度相等,给人以稳重大方之感。至于用料方面,与平常的椅子相比,材料耗费要多用许多。
再以清宫所藏紫檀雕花嵌珐琅扶手椅(见图 2)为例,椅横 64.3 厘米、纵 51.4 厘米、通高114.8厘米,面高53厘米。椅背搭脑用一块长51、宽18、厚6厘米的板材刮削成3.5厘米厚的弧形板,然后在板上镂雕出大曲率的勾卷云纹。微向外弯曲的扶手,亦采用厚板镂雕的同样做法。这种做法必须要有一定厚度的材料才行。椅背的背板用一块厚 5 厘米、长 46 厘米、宽 25 厘米的木板削刮成 2 厘米厚的“S”形曲线板。在板的前后两面雕勾卷云纹。正面上部嵌一黄杨木雕磬纹及流苏图案,正中起槽,镶嵌铜胎掐丝西洋花纹珐琅片。背面正中浮雕西式珠花一枚。此椅椅面厚 3.2 厘米,采用低束腰形式,束腰高 2 厘米。牙板上安托腮,足间安管脚枨,四条横枨的高度相同,宽度也与腿的宽度相同,为 3.5 厘米,厚 2.5 厘米。四面腿内镶壼门牙条,管脚枨下面也饰有牙条。此外,在椅背搭脑镂空透孔中和扶手内框亦均满嵌西洋纹花牙和牙条。此椅构件装饰繁琐。从器身各部比例看,坐面横度大于高度,坐面纵向尺寸几乎与高度相等,给人以稳重大方之感。至于用料方面,与平常的椅子相比,材料耗费要多用许多。
图2:檀雕花嵌珐琅扶手椅
清宫旧藏还有一件紫檀雕花柜格(见图3),从外形看不显笨重而颇为俊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是靠在边角处的巧妙修饰缓和并弥补了因边框材料过大而出现的呆板。从而收到优美、俊秀的艺术效果。其方法是在四框里口边缘雕一道宽约一厘米的绳纹,绳纹外再作一道约 0.2 厘米宽的阳线,再外为 3 厘米宽的素混面。这样一来,便造成一种仿佛绳纹边是在边框上另加的视觉效果,从而避免了因材料过大而产生的笨重呆板感。中间的横梁亦采取同样做法,上下两边做成绳纹,中间做成混面双边线。实际横梁厚度为 3.4 厘米,这在同类柜格的横枨构件中,已是大比例了。至于门板和两山镶板,板面装饰的花纹图案,均用阳刻手法,雕刻的花纹高出衬地平面达 0.5厘米,加上镶入边槽的厚度,实际厚度要超过 1 厘米。
图3:紫檀雕洋花柜格
总之,广作家具在用料方面是比较宽裕大方的。在这方面,和苏作家具风格截然不同。苏式家具以俊秀著称,用料较广式家具要少。由于硬质木料来之不易,苏作工匠往往惜木如金。他们在制作每一件家具前,先对每一块木料反复观察、衡量,精细打算,尽可能把木质纹理整洁美观的部位用在表面上。不经过深思熟虑,决不轻易下手。为了节省材料,制作暗处构件还常用其它杂木。笔者所见宫中收藏的一些苏式家具,十之八九都有这种情况。而明清两代的苏作家具都是如此。撙节木料的情况多表现在面内穿带的用料上。苏作家具大多挂油漆里,目的在于使穿带避免受潮,保持木料不致变形,同时也有遮丑的作用。
广作家具就不同,为讲求木性一致,大多用一种木料做成。通常所见的广作家具,或紫檀、或红木,皆为清一色的同一木质,决不掺杂别种木材。而且广作家具不加漆饰,木质完全裸露,使人一看便有实实在在、一目了然之感。
紫檀嵌牙点翠群仙祝寿插屏
紫檀嵌牙点翠群仙祝寿插屏
(二)装饰花纹雕刻较深,刀法圆熟
磨工精细广式家具装饰花纹的雕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建筑雕刻的影响,浮雕隆起较高。一组线条,往往由不同层次表现,雕刻花纹大都隆起,个别部位近乎圆雕。如宫中收藏的乾隆时期的紫檀雕云龙大柜,柜门板心满施雕刻,浮雕的云朵紧密相连,龙纹的雕刻隆起更高,龙身在云朵中穿腾、扭曲翻滚,张牙舞爪,姿态雄劲有力。加之磨工精细,使纹饰表面莹滑如玉,丝毫不露刀凿的痕迹。
再以前述紫檀雕花柜格为例(见图3),柜格正面两门板心都饰以阳刻花纹,四角及正中心雕折技花卉。花朵及枝叶叉芽四出,由于雕刻较深而富于立体感。所饰西洋巴洛克花纹,翻卷回旋,线条流畅。图案间隙留出衬地,在雕刻时,除图案纹饰外,余地则用刀铲平,再经打磨平整。虽有纹脉相隔,但从整个地子看,决无高低不平的情形,与用刨子刨平的木板完全一样。可见在花纹图案雕好以后,磨光亦需花费很大的功夫。柜格两山的板心也同样如此。每块板心在离边框3至4厘米处,雕一道约0.3厘米宽的绦子线,正中浮雕折枝花卉。虽然雕刻较深,手模时,却有圆滑柔和之感。衬地表面,亦平滑如镜。在板面图案纹理复杂、铲刀处处受阻的情况下,能把地子平面处理到这种程度,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
紫檀嵌珐琅五屏风
三、广式家具的装饰题材
广式家具的装饰纹样,也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明末清初之际,西方的建筑、雕刻、绘画等技艺逐渐为中国所应用。自清代雍正至乾、嘉时期,模仿西式建筑的风气大盛。除广州外,其它地区也有这种情况。如在北京西苑一带兴建的圆明园,其中就有不少建筑从形式到室内装修无一不是西洋风格。为装饰这些殿堂,清廷每年从广州定作或采办大批与之相谐调的中西结合式家具,即以中国传统作法做成器物后,再用雕刻、镶嵌等工艺手法饰以西式纹样。这种西式纹样,通常是一种形似牡丹的花纹,也有人称之为“西蕃莲”。这种花纹线条流畅,变化多端,可根据不同的器形而随意发生延伸。它的特点是多以一朵或几朵花为中心向四周伸展枝叶,且大都上下左右对称。如果装饰在圆凳上,则枝叶多作循环式,各面纹饰衔接巧妙,很难分辨它们的首尾。
紫檀边嵌金桂圆挂屏
广式家具除装饰西式纹样以外,亦有相当数量的饰以传统纹样。如各种形式的海水云龙、海水江崖、云纹、凤纹、夔纹、蝠、磬、缠枝或折枝花卉,以及各种花边装饰等。有的广式家具则中西两种纹饰兼而有之;也有些广式家具乍看都是中式花纹,但细看起来,仍或多或少地带有西式痕迹。再以前述紫檀椅为例 :椅背搭脑做成中式如意云头状,而在透孔处另镶以薄板雕刻的西式卷草花纹。背板为曲线形,饰以中式勾卷纹,正中镶嵌西式花纹珐琅片一块,珐琅片边沿木板嵌口又饰以西式卷叶边。椅背正中嵌黄杨木雕磬纹和流苏,然紧靠磬纹上部又雕一朵西式瓣珠花。再以前述紫檀柜格为例:两山雕刻的是中式折枝牡丹,都是传统装饰纹样,但在四角与正中花纹之间,又雕一组西洋“巴洛克”风格的图案。上部架格部分四框饰绳纹,中间装抽屉两层,每层四个,面板用影木做成,而在抽屉面外,又以紫檀薄板雕刻西洋花瓣饰边。这种装饰手法,在广式家具上是屡见不鲜的。在众多的广式家具中,带有洋式花纹或西洋纹饰痕迹的约占十之六七。
紫檀嵌牙广州十三行插屏
四、广式家具的结构
广式家具的装饰纹样和雕刻手法上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在结构上却基本保持着我国明代家具的传统形式,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略有变化而已。
先说桌子,桌子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四个桌腿在四角,大多带束腰,另一种是桌腿装在桌面两端缩进一些位置上。前者称“桌形结体”后者称“案形结体”。明代案形结体的长桌多用夹头榫结构,也有用托角榫的,但数量不多。清代则用托角榫的较多,偶尔也有用夹头榫。桌形结体的做法基本沿用明式,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广式家具也不例外,如前述紫檀雕花长桌,桌面和其它部位采用传统结构。桌面用攒边作法,腿与面的结合用长短榫结构,腿和牙板用抱肩榫结构。清代椅凳坐面与腿的结合通常与采用这种作法,面下带束腰。如果凳面是圆形的,则采用弧形抱肩榫。
紫檀边嵌玻璃画挂屏
清代的扶手椅大多采用束腰作法,先做成带束腰的坐面,然后在面上另安扶手和靠背。这是沿用明代床榻的做法,与明式扶手椅做法截然不同,明式扶手椅很少带束腰的,后背两侧边柱与两条后腿用一块整木做成。清代扶手椅也称“太师椅”,大都带束腰,后背与坐多为九十度直角。有的即使有背倾角,和明式相比差别也很大。如前述紫檀扶手椅,椅背两边立柱与坐面基本垂直,只是搭脑处略向外弯转,从而形成九十五度的背倾角。后背和扶手都采用框式结构,用走马销连接。做法是在坐面两侧凿出前宽后窄、底大口小的榫窝,在扶手下边框安相应的榫头,将榫头插进榫窝后用力向后推,榫销向后滑进窄口,榫头就难以拔出了。扶手后竖边也安同样榫头,后背竖边凿下宽上窄的榫窝,通常情况下后背下横边还有一对直销,把后背对准扶手竖边榫头用力向下按,使下横边与坐面吻合,即可把后背、扶手和坐面紧紧连为一体。坐面以下皆如常式 :用攒边作法组成坐面 ;长短榫结构支撑坐面 ;用抱肩榫连接腿足、牙板 ;腿的下部有管脚枨,用格肩榫结构。足下饰回纹马蹄,这也是清代的特征。明代扶手椅少使用束腰式,足端也不作任何装饰,唯方凳、圆凳带有束腰和不束腰两种类型,但也不饰回纹足。
紫檀点翠竹插屏
广式柜格的结构也大体保留明代传统形式。柜顶与四框用棕角榫结构 ;门板及两板心用框内装板结构;横带与四框用格肩榫结构。由于各地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广式家具与其它地方的家具也有许多共同点。如在使用透榫时,一般不用在正面及上平面,而多处理在两侧。明式家具多用透榫,目的是为了使器物牢固坚实。而清代多用暗榫尽管在结构上不尽合理,但却提升了家具的美观度。如柜格中部横梁与边框的结合,都用暗榫,而下横梁两侧则用明榫(即透榫)。由于硬质木材不易变形,同样可以收到牢固坚实的效果。这通常指柜格的正面而言。单就一件柜格的整体结构来说,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两山横带,因为考虑到正面的美观,大多不用透榫。其它种类的家具也有这种情况,只是由于器身大小不同,其不足之处有突出和不突出之别。柜格一般形体较大,大者十数人不易挪动,小者搬动也需两人以上。有的柜格年长日久以致榫铆胶质失效,在挪动时常出现两山开榫现象。桌子、椅子、凳子因为体积小、重量轻,很少因挪动而拔榫。
紫檀三弯腿香几
简单说来,清代硬木家具主要有两大派别,即江南和岭南两派。江南包括长江下游的苏州、扬州、江宁一带;岭南则多指广州一带。岭南产品数量虽不及江南,但艺术水平则超越江南。所谓清代家具用料粗壮、充裕,造型稳重大方,装饰繁复华丽,主要是指广式家具而言。它虽不及明式家具那样朴素、典雅,制作科学合理,但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来讲,清代广式家具总是反映了一个时期家具制作的特殊风格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