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李永革谈金丝楠

红木文化|彦晓丽/整理 刘珂/摄影2017-05-17
阅读:167910
  
  在我国,楠木有几十种之多,使用最多的地方当属故宫。故宫始建于明代,这里大部分宫殿的主要用材都是楠木,其中有一种楠木,含树脂较多,结晶后加以刮磨,在阳光照射下便会金光闪闪,结晶越多亮点就多。民间把这种楠木叫金丝楠。故宫建筑上所用的楠木并不都是金丝楠,但因金丝楠自身诸多特性优于其它类楠木,所以在此以金丝楠为代表谈谈故宫对楠木的使用。
1李永革:中华木工委副主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主任
李永革:中华木工委副主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主任
  
  宏伟的皇家建筑,集威严、博大于一身,为什么建制之初选择了金丝楠?而后又成为皇家的专用木材?显然是与它的特性分不开的。金丝楠的材质硬度适中,可谓不硬不软,恰到好处,这样的韧性决定了它能作为结构用材,适合做跨度大的梁架,其枝杈少,修整后通体疤拉少,形体光滑,便于加工制作。其沥水性强(水分浸入木材里,能迅速被排出),所以有千年不腐的美谈。
  
  出材率高,金丝楠的边材和芯材从颜色上看差距不大,不像其它树种表皮、边材颜色浅,芯材颜色发浑。 它除了表皮,只有薄薄的一层边材,其余全是芯材,可以说去了表皮就能全部利用。金丝楠千年不散的清香,不仅能镇定安神,还能驱赶蚊虫,从而保证了木材在一般环境中能够使用数百年不出问题。
2藻井:太和殿顶部正中悬立的金丝楠木蟠龙藻井,龙身盘曲环绕,龙头呼之欲出
藻井:太和殿顶部正中悬立的金丝楠木蟠龙藻井,龙身盘曲环绕,龙头呼之欲出
  
  金丝楠色泽明朗又不失庄重,看上去很舒服,即不像紫檀、红酸枝颜色那么深,那么跳,又不像一些松木、椴木那么白。给人以天然、柔和之感,从美学角度看不管它与什么色调建筑搭配,都可以融合协调,与各种颜色的木种都能自然搭配,展示了它及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更深一点说,它恰恰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庸之态相匹配、相融合。
  
  金丝楠大展宏图于明代皇室,也受地理环境影响,明朝之前,历朝历代的宫殿建造都会受到交通、运输、建造技术等因素影响,就地取材营造宫殿的较多,因而生长在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大山中的金丝楠,有幸没有被大量采伐,这就给它们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使它有机会长成建筑所需的用材,当明朝需要大量使用这种楠木时,则有木可伐。所以,明朝初期,大径级、高长度、木质优良的金丝楠成为皇家殿宇的主要选材。
3殿宇顶部金丝楠木雕花竞相开放,为这恢宏雄伟的大殿增添无尽的富贵华丽
殿宇顶部金丝楠木雕花竞相开放,为这恢宏雄伟的大殿增添无尽的富贵华丽
  
  另外,明朝的赋税制度也是金丝楠成为皇家宫殿主要用材的原因之一。明朝永乐之初,朱棣皇帝决定迁都北京。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筹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宫殿营建材料的准备。由于当时赋税制度是实物进贡制,也就是用实物抵押银两,因此全国各地的好东西都要送到北京。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我国川广云贵等地大山里就生长着皇家急需的金丝楠,所以在筹建北京皇宫用料时,相关地方官员就把大量的直径大、长度长、材质优的金丝楠作为进贡首选材料,专供皇室建造宫殿之用。如今,我们见到明清两代所建的宫殿、陵寝中,楠木构件仍大量存在,成为我们现在认识和研究金丝楠的重要实物,这也是古代建筑断代方面的佐证之一。
  
  清代,为了体现皇权尊贵,把金丝楠用在宫殿内檐装修中。清代早期内檐装修,金丝楠的使用大多还是独木,而到了中晚期,由于财力限制,则把金丝楠破成薄板,采取包镶的方法进行内檐装修。外表看上去还是金丝楠,其实里面是松木类的木枋。多少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味道了。这主要是因为金丝楠生长周期长,要想长成建造宫殿所需的长度,径级,至少需要三五百年,而明代建造宫殿,过量采伐高大的楠木,所以到了清代,可用于营建宫殿的这种楠木已非常少。还有,清代的赋税制度是进贡银两,皇室用税收(银两)换需要的实物。在清内务府还设有营造工程的专门机构——造办处,在造办处里有“样房”(专门做出有比例的模型报皇上批准之用),“算房”(按市价计算工、料的造价合多少银子),经过设计、预算才能通过造办处进行工程材料采购,银两毕竟有限,清朝要花那么多银两去川广云贵等地购买名贵的金丝楠就得算计算计了。现在故宫中50%以上的楠木殿座在修缮中都做了地仗(用砖面灰、血料以及麻、布等材料包裹在木构件表层,再涂刷油漆,起到保护木构件作用)等维护架构,肉眼能见的金丝楠比较少了。
  
  金丝楠集诸多优点于一身,使皇家对它情有独钟,金丝楠也好,皇家也罢,在这万丈荣光的背后,付出巨大艰辛,作出重大牺牲的永远是劳动人民。所以,当金丝楠不再被垄断,可以走进千家万户时,寻常百姓对它更是倍加宠爱。值得一说的是,金丝楠不是万能的,不能因为大众喜爱,就处处发挥其木材的功能,希望金丝楠爱好者、消费者、收藏者等都能客观地看待它的历史价值、珍稀它的优良特性,找到它的用武之地。(刘珂_摄影)
 

分享:

木作视界
木作七千年
木作中华手机台

相关文章